“油电同价”搭载柠檬混动的拿铁DHT到底香不香?

如大家所知,拿铁DHT终于上市了,价格确实很有惊喜,开启了“油电同价”的时代。看来DHT混动系统的研发成本并没平摊到各位拿铁DHT车主的头上,而是被未来所有可能成为DHT混动用户给均分了。

当然,对于这台车的价格、配置以及造型部分,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内容,大家对这台以咖啡命名的第三台车型也是早有耳闻。借着它上市的机会,我们不如来仔细研究下DHT混动系统到底有哪些技术亮点?以至于拿铁根本就没有纯燃油版,说明WEY本身对其是极度自信的。

与丰田THS和本田i-MMD相同,柠檬混动DHT也包含HEV、PHEV两种模式,只不过本次上市的拿铁DHT全部为HEV车型。此前在关于丰田THS II混动为何如此强大的文章中我提到过,要做好PHEV系统,那么这个品牌必定要有强大的HEV技术积累,否则电用光了就变成一台油车的PHEV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拿铁DHT不仅仅开启了“油电同价”的时代,这台车的推出本身也是长城在HEV领域秀肌肉。如果拿铁DHT口碑够好,那么此后推出可以上绿牌的(单价更高的)DHT-PHEV则更容易被接受,CR-V、RAV4均是如此。

那么问题来了,拿铁DHT到底够不够牛呢?它相比丰田THS和本田i-MMD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拥有两档设计或为其最大亮点

在聊拿铁DHT混动系统之前,先说个题外话。很多人都听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混动,另一种是其他”这句话,其字里行间所代表的意义有很多,包括丰田混动在全球较高的市场份额、丰田混动的优秀口碑等等,但其中还有一个是因为混动的结构。

从技术上来讲,混动结构分为串联式、并联式以及混联式。串联式很简单,即发动机只发电,驱动轴上只有来自电机的动力,一切都是单线运行,常见为增程式混动车;而并联式也是最常见的混动结构,即发动机又发电又输出动力,驱动轴上拥有来自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双重动力。

那么混联呢?这其实就涉及到丰田THS架构的核心技术了,混联包含了串联与并联的所有特点,是丰田的专利技术,过去仅有丰田混动车型采用该方案,所以开头提到那句话从专业角度来说也同样站得住脚。而近些年丰田已经开放了混联的技术专利,所以才涌现了一些可以与其竞争的混动系统。包括我们今天要聊的柠檬混动DHT,也正因为部分专利的开放才得以诞生。

说回拿铁DHT,DHT混动系统有两大特点极具优势,其一是高度集成的双电机结构。高度集成并不代表双电机的位置放在一起,恰恰相反,根据其工作逻辑可以推断,柠檬混动DHT的双电机一个位于P1位置,与曲轴相连,主要负责给电池充电,急加速工况下也会参与动力输出。

而另一台放置于P3的驱动电机工作职责更加明确,直接输出动力给驱动轴,并在减速和滑行时动能回收,职责非常简单。

但是,为什么会提到高集成度呢?因为两台电机共用一个“中枢大脑”,即双电机控制器。电机在什么时候介入,什么时候退出让发动机直驱都是由它判定。该双电机控制器搭载了全新一代高算力英飞凌TC38系列处理器芯片,算力强、可靠性高,配合长城汽车自主研发的控制算法,对系统的能量流动实现科学合理的控制。

其二是支持两挡变速箱。我们知道进入中高速之后,电机的效率会变低,此刻让发动机供电给电机进行输出可能还不如发动机进行直驱。但发动机直驱时一旦进入高速,其转速和NVH非常恼人,解决办法是什么呢?没错,就是DHT两挡变速箱结构。

当发动机参与驱动时,与之匹配的变速箱是“2AT”,加速时,除了P3驱动电机会助力加速,P1发电机也可以调节发动机的负载,避开高油耗的工作状态。不需要发动机的时候,可以靠离合器断开连接,不闻世事。

也就是说,DHT两挡结构拓宽了发动机参与驱动的速度区间,所以它能像丰田那样让发动机高效些,也能像本田那样保持比较不错的纯电行驶品质。

但难点在于,这一结构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要求都比较高,发动机与驱动电机的功率要够大,才能真正发挥两挡变速箱的优势,尤其是高挡位下。拿铁DHT搭载的是一台1.5T的发动机,最大功率115kW,最大扭矩235N·m;驱动电机功率也有130kW,扭矩300N·m,最终系统的综合功率去到了181kW,综合扭矩达到了532N·m,在如此性能下,加速自然是不用担心。

正因为这两大特点,使得长城柠檬混动DHT技术确实与市面上的所有混动技术都不一样,但多少又有点相似,更像吸取了多家混动的技术优点,才打造出一款确实可比肩两田的混动技术。

与i-MMD和THS II有哪些不同?

那么,拿铁DHT与丰田的THS II以及本田的i-MMD相比,具体区别在哪呢?它的优势又建立在哪些地方?

从上面的DHT混动解析可以看出来,双挡变速箱是THS和i-MMD都未曾出现过的结构。所以理论上,拿铁DHT最明显的特点便是在高速巡航工况下,发动机燃油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整车NVH也因发动机转速的降低有了更大优势。

但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好奇过,既然拿铁DHT集成了两挡变速器,那么换挡时必然有动力的中断,这种在新能源车型上“出戏”的驾驶感受如何弥补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找到了长城在今年Q2“DHT混动系统直播拆解”中的解释,当开始换挡,出现发动机动力中断的时候,“大脑中枢”双电机控制器会同步将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增加,让车内乘员从体感上不会有顿挫的感觉。在发动机快速换挡之后,电机又回到正确工况以保持前后体感的连贯性。

理论上似乎可以“瞒天过海”,但实际是否有这么丝滑,还得我们试驾的时候再来揭晓答案。

从驱动逻辑上来看,柠檬混动DHT具备纯电形式、发动机直驱以及并联驱动模式。所以,从驱动相似性来讲,柠檬混动DHT与本田i-MMD采用了更相近的技术逻辑,可以串并联兼顾。但长城多了一套混动下的直驱结构,这主要是解决工作范围的问题,最大化利用两挡变速器,毕竟i-MMD在大约70km/h以下是无法实现发动机直驱的(可以简单归结为齿比原因)。

当然了,柠檬混动DHT与丰田THS II那套行星齿轮结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丰田THS II对于发动机功率的无级释放确实做的更加极致,并且丰田THS II本质上是“真双擎”,而长城DHT与本田i-MMD在低速时都是“真增程”。这一理论在接下来聊双擎的选题中,我会继续给大家展开,在这里就不深入探讨了。

大师观察

前不久,游戏界的奥斯卡TGA2021公布了,有一款提名但未获奖的游戏《戴森球计划》挺有意思。这是一个模拟经营类游戏,玩家要不断发展科技以抵御外敌,但发展非常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但凡是一项技术被卡脖子,哪怕其他分支发展还不错,也很快会陷入瓶颈,从而减缓发展,成倍地增加通关时间。

而汽车产业同样如此,20年前中国发动机技术被卡脖子,10年前变速箱技术被卡脖子。坎坎坷坷30年的汽车技术发展过程中,中国汽车工业遭遇的专利封锁数不胜数。哪怕是通过合资形式进入中国的海外品牌,在诸如发动机ECU等关键零部件的采购上也是纯进口,并有意避开中国相关供应商企业。

不过,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也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想象。在晋升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之后,中国汽车品牌在三大件方面已经比肩甚至部分超越了合资品牌,拥有充分的技术创新与自主专利。

目前,中国汽车品牌也补齐了最后一块技术短板,在混动这一长期以日系为王的领域打开了新的突破口。而长城柠檬混动DHT也成为首个突破合资混动技术壁垒的自主混动系统,正因为此,拿铁DHT上市才如此有意义。并且,经过本次的深入解析之后,我发现柠檬混动DHT在国内的道路环境甚至更有优势,这让我越发期待对拿铁DHT的试驾了。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