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进入“战国时代”,“柳州模式”靠什么继续赢?
每天清晨,淡淡的雾气还笼罩着龙城(柳州的别名)街道,家住金绿洲小区的陈女士已经开上心爱的“小E”(宝骏E200),早早地前往她工作的学校,为迎接学生们进行准备。

“选择‘小E’其实是件很巧合的事。”陈女士告诉《汽车通讯社》,起初在朋友的鼓动下,她正准备添置某德系品牌的一款性能车,但就在要去4S店试驾之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她借姑妈家的宝骏100出门,“开起来很轻松就不说了,关键是在道路狭窄的市区里也特别灵活,而且在(位于市中心的)五星路步行街也可以很方便地停车。”

“回来之后,我有了新的想法——当初之所以想买第二台车,不就是因为家里原来的那台车太大不方便,又不够‘好玩’吗?从功能上来说,这台‘小E’不就可以完全可以满足我的这些需求吗?而且到处都可以充电,特别的省钱省心对不对?”就这样,被“种草”的陈女士把这台小车又借回家体验了几天,最后选择了当时上市不久的宝骏E200,“家里小孩也很喜欢‘小E’,就好像陪着她一起长大的朋友一样。一转眼现在也有3年时间了,我正在考虑换一台宏光MINIEV呢……”
“小E”已融入城市生活
说起柳州,大家或许第一时间就会想起以“小米粉,大产业”风靡全国的当地特产“柳州螺蛳粉”;但当大家真的来到这里,往往会被遍布大街小巷的新能源汽车所震撼:无论是“小E”(包括宝骏/新宝骏“马头标”和五菱“红标”),还是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埃安、欧拉……只要您想得到电动汽车品牌,几乎都能在这座西南小城找到踪影,“国内领先的电动汽车使用场景”俨然成为柳州另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其实,作为“小E”最初的“试验田”,柳州最初也遭遇了各式各样的挫折和许多质疑之声。
曾几何时,柳州也许多城市一样,两轮电动车或微型低速电动车(俗称“老年代步车”“老头乐”)是广大消费者解决短途出行的主要方式——自行车道上“挤”满了两轮电动车、机动车道上随时也会“窜”出几辆两轮电动车、人行道上停满了两轮电动车……
“仅在柳州,(2016年前后)就有大约79万辆电动两轮车,而(广西首府)南宁更是接近100万辆,当时我们认为这其中有10%的用户购买新能源产品就是不小的量了。”原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韩德鸿(现任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总经理助理)曾向《汽车通讯社》透露了当时“嗅”到的商机。


早在2016年9月,上汽通用五菱把2000多辆宝骏E100提供给教师、企事业人员等目标受众进行免费体验,紧接着又通过“新能源推广示范小区”试点的形式,从实际应用场景的角度去发现并化解使用者的真实痛点。在吸取了大量经验和教训之后,柳州市充分利用城市空闲资源(如人行道、小区周边等)创造出大量新能源汽车专用泊位,而上汽通用五菱也推出了创新型的充电插座(充电功率小于2kW,相当于2个电饭煲同时工作),无需电网扩容即可大量布设,从而打消了老旧小区物业和电力部门的顾虑。有关部门还将因此节省下来的(充电桩建设)预算转为电价补贴(用户每行驶1公里奖励1角钱,每年1000元封顶),以此来鼓励用户使用电动汽车出行。
随着“小E”凭借“门槛低”“上牌快”“用车省”“停车易”“好打扮”等卖点迅速成为“网红”车型,柳州也在2019年顺势总结出以“市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政府和企业密切合作”三大要素为核心的“柳州模式”(次年又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广西模式”)时,批评之声也接踵而来:“小E”的宽松和优惠停车政策会不会导致乱停乱放,反而破坏城市形象?“小E”车小又便宜,几乎人人都能入手,会不会反而给城市“添堵”?很多城市也曾大张旗鼓地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车,结果却“一地鸡毛”,“柳州模式”会不会也“昙花一现”?


转眼间3年时间过去了,“柳州模式”并没有“昙花一现”。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包括五菱宏光MINIEV、新宝骏KIWI EV、宝骏E100/E200等系列车型在内的上汽通用五菱GSEV(Global Small Electric Vehicle,全球小型电动车架构)产品累计销量突破40万辆(其中,被称为“人民的代步车”五菱宏光MINI上市200天热销20万辆)。
而在柳州这块“试验田”,截至2021年3月,全市新能源汽车上牌超过10万辆(截至目前该市市区机动车保有量接近80万辆),且当月新能源汽车上牌数占到了全市汽车总上牌数的42%。目前,柳州市在电动化率(平均为25%)、电动出行率(20%)、车位比(3:1)、通勤效率提升率(35%)等方面超过众多一线城市,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底全国电动化率均值约5.8%)。
截至2020年12月,柳州全市累计建设充电桩站点608个,充电桩7346个(按充电枪头计),充电插座站点530个,充电插座181,77个(含个人插座);其中,在不影响原有道路功能的情况下,通过在人行道等传统燃油车停不了的“边边角角”划出一个个“小格子”的方式,新增的新能源汽车免费停车位15,367个。

当然了,发生变化的不只是车辆的数字,《汽车通讯社》在今年“五一”期间探访时注意到,当地市民在驾驶和停放“小E”时变得愈发“守规矩”,与传统燃油车“争道”的现象也少了许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地执法部门整治不文明的交通违法行为、强化路面管控上长期不懈的努力,更重要的还是得益于有关部门持续开展“全民找车位”活动,主动听取市民对新增停车位的合理性建议,不断增设以及合理规划更多停车位,从根本上去解决“小E”车主停车难的问题。

正是得益于电动出行生态圈的逐步完善、以及“小E”的教育普及功能,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开始进入柳州市场并逐渐扎根下来,而且其中很多不乏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产品。

有意思的是,包括蔚来ES8六座版的首位车主“Lili猫”(2019年3月赶赴南宁提车)在内的许多用户,都坦言是受到了家中宝骏E100的“熏陶”。随着蔚来粉丝数量的壮大,柳州蔚来空间与交付中心于2020年8月和11月分别开业,而首座换电站也即将落成(目前已营业的两座换电站均在南宁)。而无论是蔚来、理想、欧拉等品牌的广西车主,都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这也是过去“传统车”时代很难见到的。

(柳州首位蔚来车主“开心果WXY”)

(柳州的小鹏汽车免费充电桩)

(柳州欧拉车友“踏春”)

(广西理想车友活动)
截至2020年底,柳州市共上牌新能源汽车8.29万辆,其中柳产汽车7.14万辆,占比86.19%。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企业涌入自己下大力气培育出来的市场,柳州市一直保持着一种十分开放包容的态度,无论是上牌还是配套都没有“设卡设限”,这从当地网约车司机纷纷选用广汽埃安S等外地品牌电动车就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柳州市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调研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场景,并且十分关注各地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推广应用的配套政策支持和经验做法。可以大胆预见,这或许是在为两家柳州车企——上汽通用五菱和东风柳汽推出相关产品做足准备。
而在柳州证明了可行性之后,如何将产品和模式向全国推广,就成了上汽通用五菱更大的课题。
“柳州模式”的影响有多大?
从2018年开始,上汽通用五菱就结合“柳州模式”(后上升为“广西模式”)的成功经验,开始研究如何向广西、山东(“小E”的产地之一)推广,当然其过程并非都一帆风顺。

首先,在“柳州模式”被推介到整个广西各地并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追捧之后,各市县都非常重视,在自治区政府的带领下开启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攻坚行动”,从专用停车位建设、充电设施建设、执法便民、创建绿色小区、打造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点、向社会公众提供新能源共享汽车服务等八个角度全面发力。

(桂北山区也能见到新能源车的身影)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广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94%,高于全国1.73%的平均水平。广西新能源汽车总体车桩比达2.4:1,优于全国3.2:1的平均水平。仅以首府南宁为例,其目标任务分别为推广新能源汽车14600辆,建设充电桩4000个、充电插座7600个、专用停车位7600个、示范单位60个,实际上,到2020年7月底,南宁就已达成了这一目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7674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5548辆),其发展势头之猛令人瞩目。
然而,受到“邻居”激励的南宁,还有更大的雄心。除了刚于近期开工的恒大新能源汽车广西基地(一期)项目(一期总投资50亿元,预计2024年完工)之外,位于南宁市青秀区伶俐工业园的南宁合众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总投资35亿元)、位于邕宁区新兴产业园的天际项目(总投资58亿元)目前均处于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其中,合众项目有望于今年7月实现首车下线;天际项目也将于年底建成,并最终各实现年产10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规模。

结合这三家“造车新势力”同期动工的盛况,再联系当地在构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链(研发、制造、销售、人才培训、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领域)的“只争朝夕”,不难看出南宁市为了打造另一个“新能源汽车城”的决心和魄力。


相比起在广西区内大获欢迎,“柳州模式”(“广西模式”)在跨省推广的进展却低调得有些出人意料,除了前几年在海南三亚、河南驻马店等城市“小试牛刀”之外,直至今年5月21日才迎来了新的突破:上汽通用五菱向普洱市政府交付300台新能源汽车,率先探索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用车领域的推广应用,打造“生态普洱 绿色出行”新模式。

究其原因,首先,中国各大城市对于落子新能源车项目的进程进入新一轮提速阶段,对于那些想要迅速重新定位、积极转型的城市来说,成为“新能源汽车城”显得至关重要,而各种扶持政策和资金也毫不手软地砸向这一产业,抢人、抢地、抢企业、抢技术、抢风头的局面让人眼花缭乱。在这种大背景下,以小微型电动车起步、过于“接地气”的“柳州模式”就显得有些难以吸引各大“玩家”的注意力了。

另一方面,“柳州模式”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上汽通用五菱早在车型研发之初,就与地方政府进行紧密合作,并结合城市特点以及在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优势的情况下进行车型研发,同时有关部门对其提供政策及公共资源的扶持;更重要的其实是,柳州市颇具开创性地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推广“政企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即“第一级联动”就是小组组长、副组长们之间的统筹布局,组长和副组长均为市政府领导和企业领导;“第二级联动”就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第三级联动”就是进驻上汽通用五菱的现场工作组之间的日常工作协调,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与上汽通用五菱的专家一起,集中解决细化购车补助、充电优惠、停车优惠、公共场地建设充电设施、大量推广充电插座等一系列具体而细致的问题,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如此细致复杂的推广模式想要落地,意味着无论是有关部门还是相关企业,需要付出长期且远超以往的努力。

而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没有太多包袱的普洱市决定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并借鉴“柳州模式”,无疑是对上汽通用五菱旗下车型和“柳州模式”的肯定,也是普洱市政府积极探索创新,通过政企联动,合力创新实践新能源推广应用模式,促消费扩内需,发展绿色旅游城市的重要举措和魄力的体现。

据悉,上汽通用五菱为普洱市三十多个市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提供300余辆新能源体验车,不仅推进公务用车电动化,通过政企绿色出行的率先垂范,引领全社会的绿色出行和节能减排。与此同时,双方集成优质资源合力创新实践新能源推广应用模式,积极推动普洱市新能源汽车应用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升级,激发新的市场活力。

目前,普洱市建成快充充电站(点)47个、充电桩218个、充电枪326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测和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并联网运行,实现对全市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的安全监管,构建了共享共赢的智慧车联网生态圈。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未来将会同有关部门用好用足国家、省、市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延期2年、免征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等有关支持政策,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全市的推广使用。
对于上汽通用五菱来说,能否在普洱成功复制“柳州模式”,可谓意义重大。
写在最后

无论是全球小型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上汽通用五菱,还是争夺“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柳州,当前都面临着竞争日趋激烈的巨大挑战,这这场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马拉松”之中,基于用户体验场景下为用户创造价值,才是“赢下去”的关键。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